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9 (第1/2页)
帝还专门为皓儿写了一幅对子,皓儿想自己贴上去。可惜秉谨楼的大门太高,下人又不敢让小世子爬丈余高的梯子,千般劝阻才让小世子打消了这念头。给皓儿的春联想来是花了大心思的——“感事为文,载道须读书万卷;逢时立志,达峰总有路千条。”容婉玗于心中默念了两遍,这对子是教诲皓儿好好读书的,可她念到最后半句的时候,总觉得那半句意味深长。——达峰总有路千条。她与父皇母后相处多年,父皇心性不够稳妥,这话更像是母后想要说的。她仔细想了想,似乎自己回宫后的这快一个月,反而比在公主府的那五年更深居简出了。除了去淑妃娘娘那里打了叶子牌,隔两日会带皓儿去坤宁宫给母后请安。除了这两个地方,好像天天窝在寝宫里,连寝宫的门都极少出去?父皇和母后会不会担心她因徐家的事而想不开,所以才深居简出的?——达峰总有路千条。意思是不要执着于眼前这条死路,不要自怨自艾,换条路自有海阔天空。母后想要告诉她的,是这样的意思吗?容婉玗时常会想,她这样的性子其实不适合生在皇家,更恰当一些的说,她这样的性子不配做一个地道的皇家人。她怕的事太多了,怕冷怕热怕酸怕苦怕疼,遇事总是能避则避,这些是与她亲近些的人都知道的。可有一些,是她埋藏在心底,不主动与人说、别人就看不出来的——她怕黑怕吵怕静,也怕别离。可最最怕的,就是人情世故。父皇母后与承昭的血缘关系无需经营,宫里的娘娘们也是好多年才熟悉起来的,这宫里头需要她用心去理的关系不多。天知道母后第一次把红素、牵风四个陌生的丫鬟带到她面前的时候她有多紧张,一叠声地问母后“我该说什么呢?”母后笑笑只当她说胡话,天知道她连走路的步子都迈大了,手心里汗津津的,还差点勾到了桌布上的插花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到底该如何维系,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收放自如地交谈、如何真心待人并让人信服,通通都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并非是母后没有用心地教她,而是别人的这些能力似乎都是与生俱来的。这世家子弟各个优秀,学的都是一样的诗书礼仪,他们为人处事的资质也不知从何处来的。天资差一些的,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丝毫不差。她却仿佛天生欠缺了这样的能力一般,于人情世故上缺了太多,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去想。——宫人见到主子似乎是天大的喜事,请安的时候打着笑脸,可能心里却是满满的畏惧;大太监毕恭毕敬地接过红素的赏银,出门后却随手扔给了身后的小太监;二等丫鬟端茶递水忙个不停,回房后自有更下等的丫鬟给她们捏腰捶背;古琴师傅冷着脸说“尚有欠缺”的时候,可能是在夸她弹得不错;父皇冷着脸训承昭,罚他抄十遍的时候,却是在教他如何做好这天下之主……人说,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纷杂,只单单这宫里的人,就有万千境象。想得多了,精明的老太医诊脉说小公主幼年伤过身子,如今思虑过重不易将养。就连皇后娘娘都不太相信他的诊断——女儿那时候未满十岁,有什么思虑过重的?后来搬到了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