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分熟 第2节 (第3/3页)
> 梁渠专做行政诉讼,且专门服务于基层政府机关,是崇城c区华新街道和堰桥街道的法律顾问。街道顾问的其中一项工作,就是审合同。 唐秋水从去年七月入职审到今天,替街道办审过很多类型的合同。什么采购安装合同,物业服务合同,活动策划合同,团建旅游合同等等,还有一些无法准确定性的无名合同。反正芝麻大点的事都要搞个合同,签之前发来让梁渠审,梁渠一键转发给她。 留痕是为了风控,这点唐秋水可以理解。可问题是这些合同大同小异,全是从网上找的弱智模板,前言不搭后语,有些条款唐秋水都无力吐槽。 比如《民法典》这都生效实施第三个年头了,还“现依据《合同法》订立本合同”。还有更荒谬的,合同最后写着“一式两份,三方各执一份”。谁能告诉她,这该怎么执? 一次两次就算了,次次如此,唐秋水真的心累。 看着梁渠新给她扔过来的四个文档,唐秋水忍不住叹了口气:“都不知道改过多少遍了,又来。” 李其琪听到这声叹息之后,探过来给她提议:“让梁律师招个实习生呗,像这种活我都直接转发实习生。” 和唐秋水一样,李其琪目前也是实习律师。不同的是,李其琪毕业于崇城j大,国际法学硕,学历比唐秋水好出不是一星半点。不仅如此,她所在的团队也让唐秋水很是羡慕。 李其琪的带教律师做争议解决业务,所以她能跟着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案子。刑事辩护、民商诉讼、劳动仲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每天吃一道菜,没多久就会吃腻,这一点只做行政诉讼的唐秋水深有体会。可李其琪的工作内容却常新,就单单是她有机会做刑事辩护这一项,已经足够让唐秋水眼馋了。 一个国际法专业的能做刑辩,她一个正经学刑法的,却只能当街道办常客,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参差吧。 唐秋水苦涩地笑了声。不过李其琪突然说到实习生,她瞄了眼谢栩旁边的空位,算了下日子,问道:“你们是不是又有实习生要来啊?” 谢栩旁边的工位没有在职的同事坐过来,长年累月都是给李其琪的实习生准备的。 “bingo!”李其琪的回答难掩兴奋,“这周五就过来。” 做争议解决,接的案子多,工作量也大,李其琪一个人忙不过来,她的带教律师就不停地招实习生过来打杂。 凭匡义的名气,一条实习招聘发出去没多久,就有几十乃至上百个简历投进来。很多知名院校的法学生,还全是研一研二的在读硕士。哪怕李其琪提前告知没有留用名额,他们还是挤破脑袋想进来实习。 说好听点是实习,其实就是打黑工。 唐秋水之前借用过李其琪的u盘,在里面看到了她对过往每一个实习生的编号。 不是称呼,是编号。称呼是对人,而编号,对商品—— 五月小张、七月小孙、九月小叶…… 她把这些实习生当做一件件鲜活易腐的商品,保质期统统只有两个月,到期就会被清理。 因为匡义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能留用的实习生最多只能实习两个月,超时就要自己交工位费。 在看到李其琪的u盘后,唐秋水第一次体会到了这条规定有多冰冷。那些实习生在这里付出的所有劳动,最后都浓缩成为一个个被丢弃的试剂瓶,每一瓶上都标着用以区分的号码。 连全名都没有。 相信很快,李其琪就记不得他们的名字,记不清他们的长相,当然也找不到任何他们曾经出现在这里的证明。 崇城?s?是全国最包容的城市,可也是最不近人情的城市,人与人之间会疏淡至此。 唐秋水没办法对李其琪的这一做法给出褒或贬的评价,因为她不知道如果她是李其琪,会对明知两个月之后就会离开的实习生做到什么地步。 不过她觉得李其琪的这个提议可以采纳,就是不知道梁渠会不会同意花一百的日薪给她雇一个帮手。 “我找个机会和他说一下吧。”唐秋水只能先这么应着。 李其琪“嗐”一声,好似已经有了定论:“梁律师人这么好,肯定会同意的啦。” 唐秋水象征性地牵起嘴角,不再说话,手上点了两下鼠标,打开了修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