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 (第2/2页)
农民开垦荒地,就提出凡是新开垦的荒地,都可以免税三年,且谁开垦了土地,土地就为谁所有。在建国初期,为了修生养息,尽快恢复国力,这样做自然没有错。可是后来,那些农民或自愿、或被迫地出售土地,使得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到如今已经严重影响了大齐的财政收入。裴清殊也不是生来就是皇帝,他也是打那个阶段过来的——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傅淑妃,都购置了大量的土地。想想也是,地位崇高、可以免税、手里又有闲钱的人,买地投资不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么?所以裴清殊完全能理解那些士绅为什么会这么做。可是一旦他当上了皇帝,不是从个人角度,而是从全局角度考虑问题的话,就会发现这样下去,是不利于国家长期发展的。现在可以说,税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不过改革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反复的讨论才能够成型,裴清殊就是再急也没用。在“开源”之前,裴清殊考虑了一下,可以先从“节流”做起,减少一些国库的开支。给太上皇修建泰安宫,这是一笔必不可少的支出。要是裴清殊继了位,不给他老爹一个合适的地方住的话,言官们非得用“不孝”的罪名把他骂个狗血喷头不可。不过除此之外,裴清殊最近几年都不打算修建什么大工程了。现在大齐都穷成这样了,还大兴土木,那不是开玩笑么?裴清殊现在走在宫里,看到宫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眼睛里都只有一个字:钱啊!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他都觉得没胃口了——这么多的菜,他一个人哪里吃得完?就算有些菜可以赏给妃嫔和下人,那也还是太浪费了。在大齐,皇帝和太后每顿饭会有二十到二十五道菜,皇后有二十道左右,其余妃嫔的待遇,则按品级递减。虽说和历史上那些一顿饭动辄上百道菜的皇帝比起来,裴清殊已经算是很“节约”了,不过裴清殊还是觉得,他可以适当地减少一些这种不必要的开支。而且说句老实话,这么多的饭菜,吃前两顿的时候还觉得稀罕,可吃了两个月之后,就越吃越没劲。主要是菜多了,味道就杂了。每次二十几道菜轮着吃一遍,不知不觉就饱了,却又感觉什么都没吃到,幸福感还不如每顿只有四菜一汤的时候。不过,就算裴清殊这个皇帝可以满足于四菜一汤,但裴清殊知道,他要是一下子做出那么大的调整的话,只怕会引起不小的反弹。所以裴清殊召来新任内务司总管大臣还有御膳房总管之后,向他们吩咐下去,以后每一顿御膳,包括主食、点心和汤品在内,最多不能超过十八个碗碟。除了太上皇和两宫皇太后的份例照旧之外,包括皇后在内,所有后妃的份例都会相应有所减少。不过就算是最低等级的美人,每顿饭也至少有四个主菜,裴清殊总不至于狠心到让他的女眷跟着自己饿肚子的。而且很多后宫妃嫔,为了保持纤细的身材,每顿饭吃的都很少,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很多时候她们吃的不是饭菜,只是面子和身份地位的象征罢了。这道圣旨传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