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6 (第1/2页)
伤势好转,他带上这段时间准备的物资,与众人道别。长亭外,郭嘉递给他一只被蓝色布带缠绕的硬物。崔颂解开布带,发现里面是一柄小巧精致的匕首。这把匕首崔颂见过,不止见过,他还曾用它破开山壁,带郭嘉逃离绝境。——这正是二人困在山洞时,郭嘉交给他的那把匕首。那个时候他们一逃出山洞就落入水里,匕首也在那时遗失了。后来,元娘因为感激他们,特意带着族人去河里打捞,郭嘉的匕首,崔颂的佩剑,都被他们找到,物归原主。如今,这把匕首和在山洞时一样,被郭嘉一分为二,其中刻着睚眦的子匕首被套上特质的刀鞘,用布带牢牢裹着,送给了他。至于另外一半,自然还在郭嘉手上。虽然只是其中的一半,但整个刀刃锋利流畅,完全看不出被分开的痕迹,而且威力不减,仍然削铁如泥,无需多想便知这是不可多得的宝物。崔颂觉得这件礼物有些贵重,可他突然想到——在古代,赠刀似乎是一种郑重的礼节,代表朋友间的信任与重视,不好拒绝。崔颂只能收下这把匕首,思索了片刻,取下腰间不离身的玉坠,回赠给郭嘉。郭嘉道:“此刀名为‘绸缪’,与另一把‘独觞’本为一体,今赠与子琮,望子琮一路顺风,好自珍重。”崔颂有些不舍。到底是他在古代第一个投缘的朋友,不似荀氏叔侄那样的君子之交,颇有些现代好哥们的感觉。“奉孝也要保重,”他郑重道,“酗饮伤身,万不可贪一时之欢而不顾惜身体。”充当背景板的白米忍不住嘀咕:“先生要能真记住才好……”郭嘉重重地咳了两声。崔颂将目光转向旁边的白米,“此事还需要白兄多做监督。”白米表示义不容辞:“您放心吧,我一定会时刻看牢先生,不让寨里的人卖酒给他。”郭嘉无言:“只是偶尔小酌……”不过他这“小酌”的量,比一般人多一点罢了。最终,崔颂带着家仆等人上路。他的白驹宝马“搦朽”在白氐族变乱的时候被人扣住,后来不见所踪。也不知怎么回事,这马四处乱走,兜兜转转,竟来到女羌族的牧场偷吃,被抓了个正着。为了逃跑,白驹在牧场里搅风搅雨,最后还是来帮忙的徐濯认出了它,说这是崔颂的马,方才结束一场闹剧。崔颂找回这个小祖宗,也算了却一桩心事。几人一路北上,等抵达长安的时候,正是开春时节,同时,他们听到了一则消息——董卓迁都了。许多人以为董卓迁都是被十三路诸侯(演义18路,正史13路)给吓的,其实不然。董卓迁都,最主要是因为白波军与匈奴的威胁。知道董卓迁都的事,崔颂便对长安之行抱了疑虑。最终他还是选择继续前进,以不变应万变。期间他在梦中回过一次现代,就“绸缪是什么寓意”这一问题咨询了另一个自己。作为一个“文盲”,他压力很大,古人这动不动就给东西取名,还引经据典、追求雅致深意、用意象表明心迹的习惯,每次都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俗人。另一个“崔颂”问:“是筹谋还是绸缪?”他在纸上用隶书写下“绸缪”二字。“崔颂”有些惊讶:“看来这位朋友确实对你情谊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