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6 (第1/2页)
也不管樊忆川能不能听到,或者根本就是自言自语,我喃喃道,不是这样的,你不懂。我在被子里用手抹眼泪,吸了吸鼻子,说,我也不懂,楚悉说我也不懂。?[1]?摘自百度到的公益广告宣传语……第24章每次?樊忆川来医院,我们总得说点什么。不然不言不语的两个人待在一处,与两座雕塑没什么区别。而医院里本来就到处都是吃了药丸变成雕塑的人,他跨越大半个城跑来这里的目的一定不是来当雕塑的。我没什么可以说出口的话,因为我的大部分记忆都有关于楚悉,哪怕没有他,说着说着也会有。语言是个煽风点火的利器。原本一场小雨后,木头从里潮到外,像夏天敞开口在餐桌上放了一个日夜的薯片。火苗将熄未熄,象征热气的橙红色闷在木头里面冲不出来。话语是把充满魔力的扇子,只要说出口,就能使得火苗重新热烈起来。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樊忆川在给我讲他的事情。然而大学老师的生活实在乏善可陈,没有新意。像石黑一雄的一样漫长又没有尽头,让人连“为什么”都想不起来去问,更别说反驳,唯一愿意做的就是放任它这么下去。我大概没资格这么说,因为我并没有读完这本。它是之前我和楚悉一起看过的那部电影的原作,我几天前开始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读完,或者会和我做过的许多事情一样半途而废,永远也读不完。书放在床边的柜子上,一个吞云吐雾的加湿器旁边,盖在阿盖的塑料盒子上面。那么多白色的水珠扑下来,书皮却依然保持干裂脱皮的状态。这不是楚悉房间里的那本,是樊忆川带来给我的,繁体字,里面有一堆中英文夹杂的笔迹。樊忆川经常去家里帮我带东西到医院,阿盖就是他运来的其中一个。我第一次让他取东西时就想到了楚悉房间里的那本书,最终却没让他拿。原因很简单,樊忆川在听了我的请求后立刻起身要出发,我叫住他,说,家钥匙在我的外套口袋里,你找找。他却说,楚悉把他的钥匙给我了。他把钥匙都送人了,跟我一起打包送给的别人。我索要这本书正好给了樊忆川除大学教师日常生活以外的讲述灵感。他说ishiguro(樊忆川记不明确这位日裔英国家的中文译名)得诺奖的同一天,他正在桃园机场等待飞机,手里拿的就是这本书。他的讲述没头没尾,没有通过这个勉强可以称为“巧合”的故事给出一个什么结论。我控制不住地去好奇楚悉的这本书是什么样子,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肯定的是上面绝对没有密不透风的标注。楚悉把什么都整理得干干净净,喜欢保持物品的原状。至少不会刻意为任何一件物品添加除了其本身自然衰老外的痕迹。因此他的所有物放多长时间也像新的一样,一眼看上去没有破绽。我在他老家翻过过他小时候的教科书,名字写得非常小,放在扉页的右下角,书里也几乎没有任何标记。我却记得我把历史课本里朱元璋的脸涂成过全黑色,也在语文课本里李白和杜甫之间画上过红色波浪线。樊忆川说最近有个学生总缠着他,让他头疼。这是他的故事里新出现的一个人物,而这位学生显然不是在进入他故事里的这天才变成了他的学生,说明从那附近的某个时刻开始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