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八十七章 学会隐忍 (第1/3页)
皇帝的话,让奉天殿内大臣都很费解。 但正如大臣们担心的那样,杨廷和致仕后,皇帝要施行什么政策、用什么人,很难再干涉,现在连一向脾气火爆的刑部尚书林俊都已致仕,一下子连个出来矫正皇帝过失的官员都没有了。 蒋冕刚继任首辅,甚至可以说都不算是正式的首辅,毕竟杨廷和还没离京。 这会儿蒋冕居然在皇帝的威压后,选择了默认唐寅进入翰林院,这让更多大臣心怀不满。 退朝后,很多大臣往蒋冕那边聚拢过去,也有大臣往孙交身边凑。 现在文官集团明显形成了两大派系,各自都有领军人物。 「蒋阁老,您说这叫什么事?陛下用人如此随意,一个举人出身且没什么官场经验的人,都能直接入翰林院了?这叫天下士子怎么想?还有陛下所说的什么劫数,算几个意思?难道朝廷用人,也要跟个人命数牵扯上关系?那以后是不是用人前,还要先找人算算其生辰八字?」 大臣不但不满皇帝安排举人出身的唐寅进翰林院,更不满皇帝当众说出那番有关唐寅命数的言辞,却没有想过,正因为唐寅被皇帝强行塞进翰林院之事,快速冲淡了他们对杨廷和致仕的关心。 这也不怪今日列席朝会的文臣。 其实多数人心里都明白,杨廷和不可能长久留在首辅位置上,就算他劳苦功高,大明的官场体系也讲究个轮换机制,总是你一人一言九鼎,不但皇帝厌恶,很多大臣也心生忌惮。 杨廷和走了,对许多文官来说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只是面子上,大家要为杨廷和致仕扼腕叹息,四处奔走为其说情,以证明他们的依依不舍。 蒋冕此时算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他学会了杨廷和的隐忍。 在行事风格不拘一格的皇帝面前,如果连起码的隐忍都做不到,天天给自己找气受不说,还会酿成跟皇帝间关系迅速恶化,更不利于将来君臣相处。 毛纪作为次辅,此时承担起了以往蒋冕的责任,主动出面劝慰众同僚:「各位,有关唐寅入翰林院之事,我看你们还是想别的方法劝谏。兴王府出身的众官员中,目前只剩下唐寅有资格做翰林,再说唐寅没有实职在身,你们无须过分担心。」 这话说出来,其实暗示了有关唐寅进入翰林院之事,并不是皇帝贸然做出的决定,很有可能皇帝提前跟内阁的人商量过,征得蒋冕等人甚至是杨廷和本人的同意后才敢在朝会上当众宣布。 大臣们犹自愤愤不平,尤其那些对唐寅羡慕嫉炉恨的人。 虽然唐寅目前官职不高,但谁都能看出来,皇帝非常器重唐寅,未来很可能让唐寅入阁,等唐寅当了阁老……那时再想扼制,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 …… 刘春跟孙交一起出宫门。 刘春当天并不轮值,此时的刘春也处于舆论漩涡中,因为以之前杨廷和的构想,刘春应该是内阁中跟其一起退下去的那个。 「敬道那边……」 终于出了宫,身周无人,刘春终于忍不住问出口。 刘春最近也在思考朱浩的问题,他到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