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添置 (第1/2页)
“卫小子要想给家里添置些东西就去古蓝村的集会上吧,都是附近人家摆摊卖东西,斤两上缺不了人。” 卫祯明受了大娘好一阵嘱托,又给张全说好了,明天俩人要在村口集合一起赶会去。 南阳县城距离尚水村较远,进出也不方便,没有什么大事情村里人一般不会去的,日常生活品交易都在尚水村下游的古蓝村,古蓝村地理位置好,把守着南阳县城外出的唯一官道,南来北往人流不断,是南阳县周边最大的村子了,所以周边的小村子统一都到古蓝村赶集。集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小集,三月一大集。 卫祯明和张全赶的便是三月一回的大集。 张全说要给翠翠买朵城里时行的绢花戴戴,古翠翠是李桂花给张全说的媳妇,家住古蓝村。张全的父亲早亡,剩下孤儿寡母守着一座院子几亩地过活儿。张全小小年纪长志气早早地担起了家里重任,种地这种事情就没让李桂花cao心过,李桂花那是越看越心疼啊,把家里的积蓄算了又算,费了老大劲儿才给张全说成了亲事,张全和翠翠已经合过了八字,定了来年九月嫁娶。 第二天一早,卫祯明收拾好自己,随着庄稼人打扮穿了一身短褐,上衣灰白下裤藏蓝,带够银钱,锁好门窗,背上竹篓,往村口走去。 村口已经有人等着了,等卫祯明一来,每个人的目光都看向了他。 “呦,小伙子,看着面生,姓啥啊,是俺们尚水村的嘛?” 其中一个阿婆先开了口问他。 “我姓卫,卫祯明,这几天刚来尚水村的,就住在松树林后面。” 卫祯明微微一笑,倒是有问有答。 阿婆拉了拉旁边一个年轻妇人的袖子,偷偷地说到,“老二家的,他说的“卫”是咱村那个文曲星的“卫”么?” “娘,这我也不知道啊,我又不识字,您自己问他呗。”年轻妇人拽过袖子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卫祯明。 “这个卫小伙,你认识我们村的状元么?你跟他是不是本家啊?” 卫祯明听着这话正不知该如何回答时,张全也走到了村口,后面跟着一个赶牛车的村民。 “卫先生早啊。”张全上下打量了一下卫祯明的装扮,像个普普通通农民了,他老远看着都差点没认出来。“这是来福叔,专门赶牛车的。咱们村里人去外面大部分都坐他的车。” 卫祯明冲着张来福笑了笑,点点头。 张全看见蛮阿婆婆媳二人也在这儿,便知道准是她们又多嘴了。 “我说蛮阿婆,这卫先生原是我家的亲戚,没考上秀才才回来种地的,您就别多想了。” 蛮阿婆又看了卫祯明一眼,哦哦了两声,不再说话了。 车上坐了不少人,女的坐一边,都用布巾包着头,防灰尘,男的只有卫祯明和张全以及前面驾车的张来福。 路不平,幸好距离不远,一路咯哩咯噔的走了少半个时辰。张来福和大家定好集合的位置,下午再来接大家回去,一来一回每个人两个铜板的车钱。 集会就在古蓝村的一条主街,从南到北,吃的喝的用的玩的,什么东西都有卖的,实在没现钱的也可以以物换物,相当淳朴。 “想不到这集会竟然如此热闹,我瞧着比起南阳县城来也差不了多少啊。” 卫祯明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感慨道,随即拿出竹篓里的布兜子,准备开始买东西。 “和县城比还是差的,县城里卖的东西都是外地来的稀罕货,也卖的上价,像上元节这种大节更不用说了。人挤人人挨人呢。”张全指了指对面稀稀拉拉摆着的几个地摊回道。 张全给卫祯明介绍着先买了李桂花所说的菜种,编成长辫的蒜,香菜、菠菜、白菜籽,红豆、扁豆、红豆、黄豆种子,有些来年开春就可下地种了,还买了些绿豆,冬天没有什么菜,可回去放炉子边生豆芽用以改善伙食。 大多摆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地摊,随意地摆在路两边,不过也有那些专门做买卖的富户支了大桌案子,摆得满满当当,看得人眼花缭乱。 卫祯明拿出了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