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6 (第1/2页)
一次额娘,剩下的时间大多都是他的。好在,这些‘大佬’们课不多,一个月也就是过来两三趟的样子,不必每天接送。惠太妃虽然儿子不在大清,但是孙子在,弘昱每次都过来接人,从未落下过。这四位‘大佬’,早些年的时候比的是恩宠、是位份,后来比的是谁的儿子更有出息,现在比的是谁的儿孙更孝顺,可以说是较了一辈子的劲儿。自家额娘早先明明也不是争强好胜的性子,但在比儿孙孝顺这事儿上,还真是挺争强好胜的。胤祯自己过去接,老太太就是冲他笑一笑,路上聊聊天;他要是带着弘易一块过去接,那肯定就被邀请一块用晚膳;要是带着弘易和弘晖一块去接,老太太就不回宫了,去五哥家中用膳,跟宜太妃一块儿。工部造船已经两年多了,如今总算是有些样子,大笔的银子砸下去,在第一艘航船试行成功后,总算是可以投入量产了。!。武器这边有戴老先生,胤祯虽然被这位不断问询,很是苦恼,但不得不说这位绝对是天才,别看胤祯脑子里装的东西多,但真让他实cao,绝比不上戴老先生的速度。户部这边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商队,九爷敏郡王向来都注重实干,商队之中虽然都是清一色的朝廷官员,但年轻的官吏,都在他的商队里干过。积累了经验不说,能够入选的年轻官吏,也都是在做生意方面稍有特长的,否则不可能被筛选进来。要不是已经在朝廷做了官,他都想把这些人挖去自己的商队了,绝对都是人才。雍正七年的时候,一切终于准备就绪。初次航海,风险极大,敦郡王是主动请缨要带队的,敏郡王跟敦郡王向来都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在敦郡王请缨之后,敏郡王也请缨要跟着前去。敦郡王善武,这么多年也没把武学放下,在兵部待了几年,去年又在丰台大营练兵。这两个人就算不主动请缨,那也是这次出海的热门人选。除了这二人之外,此次出海的人里,还有胤祯的一个老熟人——洪石。洪石在雍正初年就被他调来了禁军,这些年可谓是兢兢业业,已经连升两级了,若是是再想往上升,必须得有点拿得出手的功绩。京城一片太平,就算有几个宵小作乱,也称不上是拿得出手的功绩,胤祯瞄准了这次出海。朝廷第一次出海,意义重大,先不说史书上怎么写,洪石能不能借此在史书上留名,但绝对可以借此再升一级。至于安全方面,工部这边有八九成的把握。胤祯也不是自行做的决定,这件事情的利弊和可能的风险,不必他说,洪石也明白,也愿意去搏一搏。最后由这两位郡王带队,带着商队和大批的!的货物,还有礼部的官员,以及四千装备精良的禁军,船队上还带了两座子母炮。船队中有经验丰富的水手,有钦天监善于推测天气的官员,有住在海边经验老道的渔民,都是为了尽量避免风险的。在反复商议之后,大清出海的事情到底没有写信告知直郡王,毕竟直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