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48 (第2/2页)
余钱,到了春季播种的季节常常要靠借贷才能买得粮食种子,便有当地的地主、士绅借此发放高利贷盘剥百姓,高利贷利息之重即便是秋后丰收,借贷的百姓也难以偿还,导致不得不卖掉田产,放贷的地主士绅借机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凡此种种,一桩桩一件件看得承启触目惊心,常平仓常年亏空的事他心中是有数的,无奈积重难返,也不好急于这一时,倒是那土地兼并的事情如若放任不管,失去土地又迫于生计的百姓很可能聚集成绿林、赤眉那样的匪类,那便是可能动摇国本的大事……杨衡的主意倒也简单,先是派出提举官核查各地常平仓内余粮,然后命令各地知县在春季时以常平仓的粮食为本钱,向需要借贷的百姓放贷,利息为二分,待秋后百姓卖了粮有了余钱再归还府库。如此一来一往,常平仓的粮食没有挪用之虞,又可解救百姓的燃眉之急,使他们不至于被高利贷所扰,同时二分利息归于国库,等于又为永平朝平添了一项收入,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办法。然而就是这么个一举数得的好办法,承启与杨衡私下商议了诸多细节,在可能徇私舞弊的地方都特意想出了解决办法。为了这本札子,杨衡几乎亦可说是绞尽脑汁,然而今日在朝堂上公开廷议,居然就听到了如此多的反对之声。“试问若有刁民秋后不肯还与钱粮,若何?!”“自有借据保人,及官府衙役!”“若有五等户冒充一等户,借机多借钱粮,到期却又无力归还,若何?!”“自有士绅乡老,且十户一组联合做保,此举不足忧也!”“荒唐荒唐,此举实乃与民争利,有违祖宗之法有悖圣人之道也!”……朝堂上,杨衡舌辩滔滔,可惜他以一人之力,在诸多大臣不约而同的摇头声中,气势也渐渐弱了下来。承启不动声色的看着,末了对此事不发一言直接退朝,他用沉默的态度来表示自己对这部札子中想法的支持,然而这种态度并未让杨衡的处境有所好转,相反,今日的廷议为他招致了更多的攻击。这种状况,难道不是一开始便预料到的吗?承启不由苦笑,在百姓最需要的时候由官府借给他们钱粮无疑断掉了许多放高利贷的人的财路,虽然没有人明说,但这些朝堂上的公卿们哪一个在家乡没有上百顷田地?又有哪一个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以及自己的族人从未放过高利贷?此举无疑是让他们不能够再继续兼并百姓的田产,直接触及了他们的利益,也难怪他们会有这样大的反应……只是这朝堂上的反应,比预料中的未免大太多了。承启不由感到失望,即使这个结果一开始便曾设想过,但他怀抱着一腔雄心,难免还是要感觉到失望的。满朝文武,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去想百姓的疾苦?他们始终都是士大夫呵……好在杨衡的出身并不高,承启突然有些庆幸自己提拔了一名落魄的士林举子,也许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如此坚定的站在那些士大夫的对立面上,却不知他这个刚刚接触到权利与政治的人,在食髓知味后还能撑上多久。还有一个人!脑中灵光一闪,连承启自己都尚为察觉,口中便几乎同时吐出那个人的姓名。